全国政协委员杨文龙:加速推进“医药互联网+” 助力供给侧改革
来源:2016-03-14 新华客户端
“百姓用药其实品类并不多,有很多重复性生产,有两千到三千个品种就能适应百姓的使用,现在业内品牌多、产品多,导致产能过剩。”在谈到医药行业的产能过剩时,全国政协委员、仁和集团董事长杨文龙并不否认。
杨文龙认为,加速推进“医药互联网+”,将有利于推进医药产业转型升级,有效解决医药行业产能过剩问题。他建议,国家应抓紧研究制定医药产业战略发展规划,加速“医药互联网+”转型升级,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
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转型升级面临难题
“随着我国老龄化加深和‘全面二胎’政策落地,医药服务的刚性需求将更加凸显。”杨文龙介绍,自“互联网+”提出以来,“医药互联网+”在全行业迅速激起共鸣,传统医药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相互渗透加速,改革红利不断释放。
据悉,2015年,仁和集团全面进军“互联网+”,开启大健康产业链新格局,并完整构建了M2F+B2B+ O2O叮当大健康生态圈。此外,去年2月6日上线的叮当快药提出“28分钟到家”,已成为国内布局速度最快的医药O2O。“我们提供互联网的服务技术,负责对线上的商品品质和价格进行控制。每一个药店把它的商品放到用户端上,让用户更便捷地买到药品。”杨文龙透露。
在企业的一线实践中,杨文龙感受到“医药互联网+”转型升级在当前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障碍与难题,例如产业模式亟需转变、产业链整合不足、相关政策尚不明朗、改革红利未充分释放、配套服务建设有待加强、缺乏便民、惠民具体措施等。
针对这些问题,杨文龙建议,应当首先明确“医药互联网+”产业升级的政策定位,在国家层面设立《“十三五”期间医药产业“互联网+”战略发展规划》的研究命题,明确“医药互联网+”在供给侧改革、国内行业发展及医疗改革等各方面的战略使命和发展方向,通过顶层设计,完善“医药互联网+”的政策、边界、资源、监管,引领“医药互联网+”合乎身份、合法合规和科学发展。
推广互联网电子处方 先行放开网购慢病用药
事实上,医药行业的互联网+并不顺利。尽管“医药互联网+”一经提出便引起业内人士的响应,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,但在网上交易的药品不到两成,八成以上处方药未得到网上销售的允许。
对此,杨文龙表示,网上药店存在经营环境不完善,法规不健全,各地准入条件、监管要求存在很大差异等诸多问题。由于药品涉及到人的安全,杨文龙建议,应逐步推广互联网电子处方、分批逐步放开网购处方药限制,可重点先行放开需要长期服用的慢病用药,并研究和出台网络售药医保报销政策、试点推进和实施移动医保支付,为互联网医药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。
“有的慢性病患者用药十几年,自己都知道吃什么药,这种药在网上卖比较安全,在为老百姓提供便利的同时,也减少医疗机构的负担。”杨文龙说。
“医改已迈入深水区,产业转型升级和模式重塑正处于关键期,‘医药互联网+’正在成为医药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。”杨文龙委员满怀信心地表示,“十三五”期间,中国制造到中国“质”造再到中国“智”造的转型升级路径已经逐步显现,“互联网+”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强有力的新引擎。未来,随着“医药互联网+”产业转型的不断深化,一个覆盖产业链全程的互联网大健康生态圈,必将开启我国医药产业的新一轮跨越式发展,为国计民生做出更大的贡献。(聂妍婧)